事件:3 月24 日,财政部公布了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》细则,明确从 2016 年5 月1 日起,将建筑业、房地产业、金融业、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,纳入试点范围,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,并为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提供了过渡政策。4 月1 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全面实施营改增到国家税务总局、财政部考察并主持召开了座谈会。
多数房企减负:营业税为价内税,计税基础是企业的含税销售额,而增值税为价外税,以不含税的增值部分为计税基础,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税,解决了在生产链条中重复计税的问题。在营改增之前,房地产业营业税平均比例为5.5%,营改增后土地成本不计入销售额,建安成本及其他服务成本纳入抵税范围,增值税税率均为11%。经测算营改增前后的均衡毛利率约为56%,即当毛利率水平低于56%时,营改增将改善企业毛利水平,大部分房企毛利率均在均衡点以下,因此营改增对大多数房企而言起到了减负的效果,但也对企业的发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此外,按照营改增前的方案,房企应将预售营业款按照5%的税率预缴税,营改增之后,只需按3%的比例预缴增值税,这一改变也有利于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通率,对于现金回报率高的企业,利润的上升空间更大。
利好商业地产:实施增值税后,购置商业地产等不动产,将和购置设备一样进行增值税抵扣,这将鼓励商业地产的投资与持有。相比住宅地产,商业地产库存压力更大,营改增为商业地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。
降低二手房流通成本:从税率上看,营改增前后没有明显变化,均为5%,主要还是税基由价内转变为价外的区别,对于出售购买不足两年的住房,以300 万为例,营改增前的税基为300 万元,而营改增后下降为286 万元(300/1.05)。
地方收入减少:回顾税改历史,地方政府对于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始于94 年分税制改革。本次的营改增是财税收入在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再一次划分。营业税收入属于地方政府,而增值税收入中的75%上交中央。营改增之后不仅税务总量减少,在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分配也会使得地方财政收入下降更多,尤其是房地产营业税占地方税收比例大的城市。
投资建议:营改增为房企减负,鼓励商业地产投资与持有,降低二手房流通成本,对行业、房企及商业地产偏利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