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,成都商报推出“城市地理再发现———新城市精英 择居二圈层”特别报道,将为您展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全新城市发展格局,重新发现成都这座城市的潜力所在。
宜居 二圈层 打造10分钟服务圈
10分钟公交圈、10分钟公园圈、10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,意味着从任何一个生活点和工作点出发,10分钟内就能到达一个公交站点、一个公园绿地,或找到一个享受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地方。
七大城市新区崛起
锐理数据提供的数据显示,目前成都开发最具人气、最兴旺的区域集中在七大区域,分别是城北的大丰,城西的西高新、光华新城,城南的新双楠、航空港和麓山麓湖片区以及城东的大面。
打造3个“10分钟服务圈”二圈层未来更宜居
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核心提示
成都将打造龙泉驿、温江、新(都)青(白江)、郫县、双流、新津、都江堰7个现代化卫星城,与中心城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,涵盖成都目前所有的二圈层区县.成都将从建设宜居城市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角度,通过构建更加优越的医疗、教育、文化、绿地等基础设施和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,吸引人口和产业向7座卫星城流动.从任何一个生活点和工作点出发,10分钟内就能到达一个公交站点、一个公园绿地,或是找到一个可以办证、享受社区医疗、体育休闲和阅读的地方———这正是成都将在周边7个现代化卫星城打造的3个“10分钟服务圈”。如果你住在成都的二圈层区县,未来很快就能感受到这些比成都中心城区更便捷的公共服务。记者昨日从市规划局获悉,根据正在编制的《成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》,成都将从建设宜居城市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角度,通过构建更加优越的医疗、教育、文化、绿地等基础设施和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,吸引人口和产业向7座卫星城流动。“卫星城的发展后劲将非常足。”市规划局相关人士表示。这意味着,涵盖在7个卫星城范围内的所有二圈层区县,未来将更加宜居、更具吸引力。
规划标准高于中心城 二圈层比照大城市建设
市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,在近年的城镇化过程中,成都的城市建设强度和密度越来越高,特别是住宅强度特别高,导致配套设施明显不足,城市道路建设标准、绿地公园体系标准也比较低,中心城区面临人口密度过大、环境压力大、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和公共资源不足等各种难题。成都提出,告别“摊大饼”式的发展,按照“多中心、组团式、网络化、集约型”的规划思路,未来形成由1个特大中心城区、7个卫星城、6个区域中心城、10个小城市组成的城镇骨架。
目前正在编制的《成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》明确提出,要分解中心城区的人口、产业和功能的压力,就得在特大中心城市(中心城和天府新区核心区)之外的二圈层建设卫星城,构建梯次分布、大中小城市互相衔接的城镇体系。在综合考虑区位条件、产业条件和基础条件后,成都市选择建设龙泉驿、温江、新(都)青(白江)、郫县、双流、新津、都江堰7个现代化卫星城,与中心城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。这7个现代化卫星城,涵盖了成都目前所有的二圈层区县。
这些卫星城将完全按照大城市的规模和标准实施规划建设,其配套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的标准都是按照大城市来做的,和中心城“同质化”,“外围的卫星城比中心城的标准更高,才能吸引人口的疏解,吸引产业发展,才能更有吸引力。”规划局该相关人士表示。
交通 地铁有轨电车高铁 快速路网将覆盖二圈层
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以前成都的交通瓶颈是“外围跑得快,一进城就慢”,现在随着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逐步构建起来,进出城难的一个问题会得到很大的缓解。但现在的问题是,以前外围本来是比较畅通的区域,现在形成瓶颈了,从中心城区出去后,很多主要通道快不起来。
“这跟这些地区几乎没有快速路体系有关,它们跟中心城区之间也几乎没有快速路通达连接。”该负责人举例说,从中心城区开车出去,一到区市县,一个个红绿灯密密麻麻,车辆快不起来,“以后的堵点和瓶颈很可能出现在这些地方。”
为了推动卫星城与中心城区交通一体化,今后的交通规划要求把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纳为重点。中心城区的快速路网体系将覆盖卫星城,实现与全市高速路、快速路的有效衔接和高效转换。地铁、市域快线、有轨电车、高铁等也正向卫星城延伸,逐步实现中心城至卫星城“两高两快两轨”的交通联系。
生活 10分钟内 就能享受各种完善公共服务
现在一些卫星城受人诟病的是各种配套不完善,比如公交站点布局过远,公园绿地不多,要去办个证得走很久。为了解决这些顽疾,规划已提出三个“10分钟服务圈”,从宜居角度建设城市。
这三个服务圈包括10分钟公交圈、10分钟公园圈、10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。“它的标准已经高于中心城区了。”市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,比如其中基本公共服务圈,中心城的标准是15分钟。
据介绍,“10分钟公交圈”一旦构建起后,市民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居住地,10分钟内就能享受到各种完善的服务。比如10分钟距离内,能到达公交站点,包括轨道站点、常规公交站点、自行车租赁点。
“10分钟公园圈”则代表从任何一个生活点和工作点出发,走路10分钟,就能到达一个公园绿地。而“10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”则代表着市民日常的办证、社区医疗、体育休闲、阅读、基本公共服务能在10分钟的距离内实现。
配套 最小绿地5000平方米 支柱产业各不同
同时,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,每座卫星城都将有不同的支柱产业,这样既可避免千城一面,同时也可吸引更多人留驻,市民可以就地上班。规划强调要以大产业、大园区带动新型城镇化,将卫星城建设成为产城一体、现代宜居的新兴产业城、生态宜居城、公交导向城、文化特色城。比如,龙泉驿区将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。“卫星城目前的体量小,包袱不重,更能轻装上阵实现转型升级。”市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。
今年2月施行的《成都市城镇及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办法》中明确规定,公园、教育、医疗、文化等基础配套,卫星城将比中心城区更加优越。比如,卫星城人均公园绿地要达到15平方米,最小绿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,而中心城的最小绿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。
三个10分钟服务圈 两高两快两轨互联
中心城区的快速路网体系将覆盖卫星城,实现与全市高速路、快速路的有效衔接和高效转换。
地铁、市域快线、有轨电车、高铁等也向卫星城延伸。
10分钟公交圈
无论在工作还是居住地,10分钟距离内,能到达公交站点,包括轨道站点、常规公交站点、自行车租赁点。
10分钟公园圈
从任何一个生活点和工作点出发,走路10分钟,就能到达一个公园绿地。
10分钟 基本公共服务圈
市民日常的办证、社区医疗、体育休闲、阅读、基本公共服务能在10分钟的距离内实现。
支柱产业各不同
以大产业、大园区带动新型城镇化,将卫星城建设成为产城一体、现代宜居的新兴产业城、生态宜居城、公交导向城、文化特色城。
来源:新浪地产
上一篇:无
下一篇:公司举办管理基础知识培训
